首页/总裁视角/总裁观点

读书笔记1——无所不在的供应链

QQ20250612-093113

  一、章节内容概要

《供应链思维》第一章《无所不在的供应链》,聚焦供应链与世界的关系,开篇以李飞飞教授观点引出从供应链视角看世界的独特性,强调深化认知供应链的必要性。通过呼机爆炸、台湾地震、新冠疫情三大案例,揭示供应链的脆弱性与战略价值,并梳理供应链认知演进的"四段式"理论(物流管理→集成供应链→信息化→数字化),详细阐述各阶段特点与演进逻辑。最后探讨供应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社会分工与资源配置,以苹果公司为例说明供应链国际化的成效,同时指出当前供应链面临的挑战及重构趋势,以及企业和政府的应对策略。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供应链的重要性与脆弱性:以案例分析直观体现了供应链在现代社会的关键地位。

呼机爆炸事件:黎巴嫩真主党寻呼机爆炸事件,凸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

台湾地震影响:2024年台湾地震致使台积电等芯片企业生产中断,可能引发全球芯片供应延缓、价格波动,影响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凸显"长链"脆弱性,倒逼本地化与韧性建设。

新冠疫情冲击:凸显了供应链虽然无处不在、支撑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极其脆弱,需要增强其韧性以应对各种风险。

(二)供应链认知 “四段式” “四段式”理论系统梳理了供应链认知的发展脉络。  物流管理阶段:强调后勤协同保障,企业关注内部作业单元协同,但整体性思维未充分应用,存在“职能筒仓”问题。

集成供应链阶段:企业管理覆盖产品全流程,核心是流程整合协调,强调敏捷性、柔性和透明度,以价值贡献选择合作伙伴。

信息化供应链阶段:信息技术推动供应链集成升级,企业采用 MRP、MRPⅡ、ERP 等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协同效率。

数字供应链阶段:数字技术支撑供应链,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便利化,目标是打造需求和数据双引擎驱动的供应链,重视数据资源化。

(三)供应链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作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国际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国际化:两者互为因果,西方发达国家曾推动经济全球化,后因利益冲突主张 “脱钩断链”;中国积极参与,企业从“跟跑”向“链主”转变,“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合作 。

社会分工、比较优势和业务模块化:社会分工和比较优势是供应链构建基础,业务模块化将供应链流程分解,“供应链即服务”模式兴起,提升协同效率。

供应链重塑世界经济:供应链国际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以苹果公司为例说明其供应链布局成效;当前供应链面临挑战,呈现供应渠道多元化、区域化等重构趋势,企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应对。

三、启示意义

(一)对企业的启示

企业应深刻认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将供应链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应用,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合理规划数字化转型路径。同时,注重培养整体性思维,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建立紧密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机制,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二)对政策制定者的启示

政府应加强对供应链安全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关键行业的本地化生产,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加大在交通、物流和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供应链的创新和发展。

(三)对社会的启示

社会各界应提高对供应链的认知,认识到供应链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面对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时,理解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积极支持企业和政府的应对措施。同时,关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章节小结

《供应链思维》第一章重点论证供应链是连接世界经济、支撑民生、渗透地缘政治冲突的底层网络。强调其与经济全球化互为因果的关系。供应链是连接世界的隐形脉络,其韧性决定民生稳定与全球竞争格局,认知需从物流管理向数字化跃迁。这一章为后面章节对供应链的重新定义、七大链性的提出、供应链思维的建构与其在企业战略、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埋下了伏笔。


咨询电话

申请试用

关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