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隆道研究院/专家观点

以供应链思维为钥,启数字化转型之门 ——读《供应链思维》有感

QQ20250825-144308


当合上吴树贵先生的《供应链思维》时,指尖似乎还留着书页间“链”与“变”的温度。这本被称作“解锁数字化转型关键密码”的书,没有用晦涩的理论堆砌壁垒,而是以“供应链”为丝线,将企业未来、经济脉络与数字化转型的逻辑细细串联,读来既有认知被重塑的通透,也有从理论落地实操的踏实。


书中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对“供应链”的破界解读。开篇便点出“世界由供应链连接而成”,这打破了我对供应链“仅关乎物流与采购”的刻板印象。从“认知四段式”到“供应链改变世界经济”的论述,更像拨开迷雾——原来那些看似遥远的全球经济波动、企业兴衰,背后都有供应链的身影在涌动。而作者对中国经济与供应链关系的剖析,尤其能够引发共鸣:从“被供应链的中国企业”到“来自中国的链主企业”的转变,字里行间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跃迁,读时竟生出几分真切的振奋。


第三章对“供应链”的重新定义,堪称全书的“认知锚点”。跳出传统定义的框架,作者提出的“七大链性”——需求链、资源链、价值链、协同链、知识链、数据链、风险链,像七把钥匙,打开了供应链的多维空间。从前只盯着“货物流转”的我,忽然意识到:供应链从来不是单向的“输送带”,而是需求与资源的对接、价值与知识的流转,更是数据与风险的共舞。比如“数据链”的提出,恰好回应了当下企业数字化的核心困惑——不是单纯攒数据,而是让数据顺着供应链流动起来,成为决策的“神经末梢”,这份洞察既前瞻又实在。


最让我觉得“能用得上”的,是书中对“供应链思维统筹数字化转型”的论述。很多企业谈数字化转型时总陷入“技术堆砌”的误区,而作者强调“顶层设计”“整体性统筹”,像给迷途中的人指了方向。“数字化转型的六大任务领域”“软件加数字系统建设”“第一性原理”的拆解,没有空谈概念,而是把转型拆成了可触摸的“任务清单”。第七章的“数字系统建设实操路径”更是贴心,从指导原则到实施路径的利弊分析,像一位有经验的顾问在旁细致点拨,让人看完就忍不住想对照着梳理自家企业的数字化脉络。


合上书后再想“供应链思维”,已不再是单薄的“管理方法”。它是一种“连接思维”——连接需求与资源,连接企业与生态;是一种“前瞻思维”——在数据链中预判趋势,在风险链中筑牢防线;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思维”——只有把供应链的“经脉”理通,数字化的“气血”才能真正流转起来。


这本《供应链思维》,读时是“恍然大悟”的畅快,读后是“跃跃欲试”的冲动。它让我们明白:企业的未来,从来不是在“转型潮”中跟风,而是在供应链的肌理中找到自己的坐标。而这,或许就是它作为“关键密码”的真正意义。

咨询电话

申请试用

关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