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采购与供应链数字化实践专家吴树贵新作《供应链思维:链性、战略和数字化转型》(简称《供应链思维》)近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本书从如下章节对供应链、供应链思维与数字化转型做了系统性的阐述与剖析:无所不在的供应链、供应链与中国经济、供应链的重新定义、供应链的七大“链性”,交易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用供应链统筹数字化转型、数字系统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实施路径、供应链思维下的企业战略和数字生态。
《供应链思维》是一本将供应链思维上升到企业顶层设计高度的战略规划与数字化转型辅导书。笔者在阅读时做了逐章拆解,精炼的章节核心,梳理章节脉络,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做系列发布,做您阅读路上的同行者,共赴一场供应链思维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认知之旅。
一、章节内容概要
本章围绕供应链展开深入探讨,强调研究供应链的必要性,指出企业间是相互关联的 “共同体”,传统转嫁成本的经营方式短视且存在风险,具有远见的企业开始探索协同发展。文章详细梳理了供应链概念的发展历程,从库存管理到供应链管理概念的提出,介绍经典模型 SCOR 及相关理论,通过福特、丰田等企业案例展现供应链实践。对传统供应链定义进行解读,分析供应链的长度和宽度,明确供应链起点为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战略决策。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供应链新定义,阐述其与经典定义的区别与联系,探讨新定义对创业企业和存续企业的指导意义,以及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创新发展方向,强调应结合中国实际构建特色供应链理论。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供应链概念的发展历程
概念萌芽与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物流学者基斯・欧利弗与同事在咨询服务中为解决企业“职能筒仓”问题,提出“库存整合管理”,后经飞利浦公司高管建议,“供应链管理”一词正式产生,1982年经媒体报道被广泛接受。
经典模型与理论的形成:美国PRTM 合伙人咨询公司与施乐公司等合作,完善供应链管理环节定义,形成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SCOR,该模型包括计划、寻源、制造、交付、退货等环节,成为供应链领域的经典模型;以色列教授艾利・M. 高德拉特提出“约束理论”;美国学者斯蒂文斯阐述供应链是相互关联的作业活动。
实践案例:美国福特汽车通过垂直整合构建供应链,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但成本高、风险大;日本丰田汽车因资金限制采用小批量生产模式,形成灵活的生产制造模式,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目标。这两种不同供应链构建方式实践案例表明,供应链构建需结合企业实际,遵循其运行规律。
(二)传统供应链定义的解读与局限
经典定义与解读:英国马丁・克里斯托弗教授认为供应链是诸多组织形成的网络,通过上下游连接向最终消费者交付价值;美国苏尼尔・乔普拉教授指出供应链由满足顾客需求的各方组成,涵盖企业内部多个职能;中国马士华教授强调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形成网链结构;中国国务院文件将供应链定义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效协同组织形态;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则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的长度和宽度:传统定义未明确供应链的起点和宽度,导致“一个企业究竟有几条供应链”的问题被忽略。作者认为供应链的起点始于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战略决策,终点为最终消费者,两点之间构成供应链的长度;而以某一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形成的协同作业网络则体现了供应链的宽度。
(三)供应链的重新定义与价值
新定义的三要素:供应链是以某一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的价值创造和交付过程,由诸多企业参与不同阶段和形态的作业协同完成。该定义包含三要素:企业可借此梳理所处供应链及数量、明确自身价值创造作用、规划资源配置。
与经典定义的对比:新定义化繁为简,补充了“一个产品或服务构成一条供应链”的观点,明确了供应链的宽度,帮助企业界定职责范围。同时,从“作业形态”维度将企业分为生产型和服务型,便于企业定位。
新定义的应用价值:新启创业企业可借助新定义评估资源可及性,制定可行的商业计划;存续企业能重新审视供应链战略,规划业务拓展。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保障价值创造和交付过程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且可持续,需研究作业规范和流程节点,注重风险管理、绿色发展与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应链理论。
三、启示与思考
(一)福特与丰田的供应链实践
福特汽车的垂直整合:福特通过自建钢铁厂、玻璃公司,投资橡胶种植园等垂直整合方式,将外部供应链整合为内部供应链,旨在保证供应链稳定。但这种模式成本巨大,使企业成为重资产公司,管理复杂,市场反应慢,如今已较少企业采用。
丰田汽车的灵活生产:丰田因资金短缺采用小批量生产排期,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不同车型,形成灵活生产模式,实现了快速交付正确产品的目标。这一案例表明,供应链管理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模式,以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
(二)供应链实践的行业启示
不同行业的供应链案例:美国苹果公司、戴尔电脑、沃尔玛超市、Zara服装家居等不同行业和业态的供应链案例,体现了供应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特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工业门类齐全,供应链实践丰富,急需提炼和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应链理论和案例。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供应链创新:“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在具体项目中,需遵循供应链运行规律,进行创新,这为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三)供应链思维对企业决策的重要性
作者供应链新定义强调供应链始于企业战略决策,这要求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以供应链思维为指导,考虑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供应链构建、资源配置和协同作业等问题。例如,创业企业在制定商业计划时,应从供应链和资源链角度分析可行性,避免因忽视供应链要素而导致失败;存续企业在拓展业务时,需评估新业务的供应链情况,合理配置资源。
(四)中国特色供应链理论的构建
当前供应链理论多源自西方发达国家,而中国的发展阶段、自然禀赋和价值观念与西方不同,传统西方理论难以完全适用于中国。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拥有丰富的供应链实践,应加强对这些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应链理论,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五)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管理的融合
信息是供应链协同的关键要素,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应加速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供应链运行和管理,构建数字供应链系统,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以应对全球供应链协同问题和市场竞争。
四、本章小结
供应链的本质是以产品为载体的价值交付网络。本章从供应链认知的革新到新定义的提出,体现了对供应链本质和运行规律的深入探索。对于企业而言,应借助新定义明确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定位,树立共赢思维,加强协同作业;对于国家而言,应立足丰富的供应链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应链理论,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在数字化时代,更要推动供应链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