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采购与供应链数字化实践专家吴树贵新作《供应链思维:链性、战略和数字化转型》(简称《供应链思维》)近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本书从如下章节对供应链、供应链思维与数字化转型做了系统性的阐述与剖析:无所不在的供应链、供应链与中国经济、供应链的重新定义、供应链的七大“链性”,交易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用供应链统筹数字化转型、数字系统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实施路径、供应链思维下的企业战略和数字生态。
《供应链思维》是一本将供应链思维上升到企业顶层设计高度的战略规划与数字化转型辅导书。笔者在阅读时做了逐章拆解,精炼的章节核心,梳理章节脉络,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做系列发布,做您阅读路上的同行者,共赴一场供应链思维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认知之旅。
一、章节内容概要
本章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展开,提出以供应链思维统筹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强调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产品创新和供应链创新,目的是打造数字供应链竞争优势。文章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性统筹规划,明确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全新数字经济体系,企业是实施主体,应遵循供应链规律,以“盈利且可持续”为目标,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同时,阐述了数字化转型的六大任务领域,包括产品数字化、生产加工数字化、经营管理数字化、数据资源化、员工数字技能提升和数字化文化培育,并强调软件系统开发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基础,分析了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指出其对制造业升级的关键作用。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与顶层设计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数字化转型并非数字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经营模式、产品及生产作业方式的创新,其本质是产品创新和供应链创新。核心是构建由需求和数据双引擎驱动的数字供应链,遵循供应链运行规律,以提升企业供应链竞争优势。
顶层设计的关键:以供应链思维为引领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数字化转型的“顶层”是数字供应链的构建。需从企业“盈利且可持续”的终极目标出发,统筹规划,形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快速推进”的思路,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二)数字化转型的六大任务领域
产品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品升级或创造数字化产品,丰富产品功能,提升附加值、附加价值和用户体验,满足市场需求,产品数字化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生产加工数字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加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质量,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它是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需要与产品数字化协同推进。
经营管理数字化:数字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同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应避免盲目个性化,以供应链思维构建数字化系统,形成赋能协同、支持决策和数据处理的核心价值。
数据资源化:对企业供应链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和利用,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需重视数据采撷的及时性和逻辑性,解决数据质量、安全等问题,注重过程数据采集,为企业级 AI 应用储备高质量数据,避免 “结果数据” 成为垃圾数据。
员工数字技能的提升:企业应通过“自己培养”和“培养自己”提升员工数字技能,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培养跨界人才,同时为员工实践新技能提供条件。
数字化文化培育:企业需培育数字化文化,营造氛围,提升全员对数字时代的认知,克服员工对转型的抵触,将数字化文化培育与技能培训、系统开发相结合。
(三)软件系统建设的第一性原理
软件的核心地位:软件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前提。从第一性原理看,数字化转型的具象化成就依赖软件系统,如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撑。
我国软件行业的挑战:我国软件行业存在“高开低走”现象,工业软件与 B2B 相关软件发展滞后,面临人才短缺、商业模式不成熟、认知不足等问题,需重视信创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困境。
三、启示与思考
(一)西门子的战略转型
西门子通过出售重资产制造业业务,收购工业软件、医疗技术等领域企业,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成为全球十大软件供应商。其转型表明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根本,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借鉴,即聚焦高增长领域,强化软件能力建设。
(二)数据资源化的实践教训
某招投标信息平台因汇聚的多为“结果数据”,缺乏逻辑性,数据质量低,无法用于企业级AI应用开发。这强调数据采撷需注重过程数据,遵循业务逻辑,尽早启动数据资源化工作,以保障数据的可用性与价值。
(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可聚焦核心业务,从“小处着手”,如先实现生产加工关键环节数字化,或利用SaaS平台完成经营管理数字化。借助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平台,弥补自身技术与人才不足,逐步推进产品数字化,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转型方案。
(四)跨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数字化转型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跨界人才。企业可通过内部轮岗、与高校合作定制培养等方式,加速人才成长;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教育。同时,企业要营造鼓励学习与创新的文化,吸引和留住跨界人才。
(五)软件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我国软件行业发展滞后,高端工业软件依赖进口,存在安全隐患。需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政策支持与研发投入,培育本土软件企业,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实现软件自主可控,为制造强国建设筑牢基础。
第六章强调数字化转型是供应链与数字化重叠时代的必然选择,需以供应链思维为引领,从产品、生产、管理、数据、人才、文化等多维度协同推进,聚焦软件系统建设这一根本。企业应认清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与复杂性,避免盲目跟风,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规划,逐步实现从传统模式向数字供应链驱动模式的转变,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需重视软件产业发展,突破技术瓶颈,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